近期全省“快递进村”攻坚行动全面提速,济宁、枣庄两市取得重大突破,济宁快递进村3957个、枣庄快递进村2003个、行政村覆盖率双双超过95%,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快递进村基本全覆盖,树立了地市级“快递进村”基本全覆盖样板,走在了全国前列。
济宁局的经验做法:
一是市委、市政府强化督导。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两进一出”工程推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国“快递进村”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快递进村”列为济宁市2021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邮政管理部门汇总审核数据,一月一排名一调度,由市委重点项目指挥部,对后三名县市区亮红黄牌督导。市、县分别成立“快递进村”工作专班,两级财政落实地方支出责任,给予专项补助资金3600余万元,用于农村县、乡、村设施建设和运输车辆增加。
二是市邮政管理局多措推进。为更有力推动各县市快递进村,年内两次协调各县(市、区)组建邮政管理机构,上半年促成梁山、汶上、微山、鱼台、任城5个局(中心),下半年又明确高新区、太白湖区、经济开发区3个功能区组建,实现14个县(市、区)县级邮政监管机构全覆盖、超过120人的监管干部队伍,为“快递进村”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例如邹城局全局分工靠上帮包联系各乡镇,三个月快速实现了全县全覆盖。加强摸排核实,精准指导。按照“4+6”(邮政、顺丰、京东、德邦+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百世、极兔)高标准进村目标,会同省级企业包片负责人采取日调度、周核查工作机制,四个组分赴各县(市、区)摸底,对遗漏的村、未进的品牌等盲点进行摸排,精准督导,一周一系统内通报,及时销号,确保各企业完成100%进村。
三是市场化规则整合资源。不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按市场化规则,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整合“快递进村”资源,兖州、任城、微山主要采取“邮快合作”模式,邹城主要采取“交邮快合作”模式,其他县(市、区)采取“快快合作”模式,全市建设了6个县级快递共配中心、114个镇级快递公共服务中心。利用省快递网络总部推进中心的帮扶和给予政策支持,督促市县企业推进。充分利用菜鸟、溪鸟、兔喜、多多买菜等平台提高快件交接时效、信息传送准确率、叠加商业应用,避免因进村造成的内部罚款,创造派件外收入,确保“快递进村”“进的去,留得住”稳定运行。
枣庄局经验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列为工作重中之重、挂图作战。将“快递进村”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行政村通达底数,做到数据精准、详实。制定企业进村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
二是打通进村路径。通过座谈、调研,协调不同利益主体达成合作契合点,进一步凝聚企业思想认识。针对快递进村合作模式、运营成本、资源整合等症结具体分析研讨,确定镇村级节点建设、合作流程,组织企业和合作方系统对接进村具体路径事项,细化到每一区域。
三是分类精准施策。在业务规模较大的区域,采取“邮快+交通货运”方式推进交快邮合作,协调交运集团增设箱式货车负责快件进村运力保障,邮政公司负责建设村级服务站,指导通达系等6家将村级件“剥离”,通过交通运力实现快递进村;地处偏远、业务量较少的区域,采取“邮快合作”兜底进村,由邮政公司建设镇级快件集散中心,作为邮快合作接驳点,通过邮政运力将快件投递至村;在中心村集中的区域,采取“快快合作”抱团进村,每个快递企业包干一到两个乡镇,负责联合各快递品牌建设村级站点,推动快递“下沉”。
四是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协调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争取电商等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推进“快递进村”的物流体系建设、场地设施配建、运输能力保障等。
五是企业分片帮包督办促实效。全市划分6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名有积极性骨干快递企业负责人为“牵头人”,负责调度区域内快递进村情况。联合省总部包片负责人,重点督办推进进村落后的区域和企业,充分发挥了企业内部网络管理力量,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对快递已进村的,邮政管理局采取电话回访和实地暗访等形式核实进村数据和实际运行真实性,避免数据“注水”和服务不稳定,确保快递进村“下得去、稳得住、利长远”的实效。